糖尿病知识健康问答(二)
时间:2014-4-4
8、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
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,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。(1)有亲属,尤其是一级亲属,患糖尿病者;(2)饮食过多而不节制,营养过剩;(3)肥胖或超重,特别是体重指数[BMI=体重(公斤)/身高(米)的平方]大于25者,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;(4)高血压、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;(5)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,有多次流产者;(6)年龄40岁以上者。国内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;(7)饮酒过多者。
9、肥胖的人一定会得糖尿病吗?
9、肥胖的人一定会得糖尿病吗?
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,尤其是中心性肥胖,也可称为苹果型肥胖。这种肥胖的体型像一个苹果,肚子大,腰围粗,四肢则较细。肥胖者的脂肪都堆积在心脏、胰腺、肝脏和肾脏周围,容易得糖尿病、冠心病和高血压。
据统计,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,约50%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。体重每增加1公斤,患糖尿病的危险至少增加5%。肥胖患病率越高的地区,糖尿病患病率也越高。随着年龄增长和体力活动减少,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。自25到75岁之间,肌肉组织逐渐减少,而脂肪组织逐渐增多,因此造成了老年人,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多。
据统计,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,约50%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。体重每增加1公斤,患糖尿病的危险至少增加5%。肥胖患病率越高的地区,糖尿病患病率也越高。随着年龄增长和体力活动减少,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。自25到75岁之间,肌肉组织逐渐减少,而脂肪组织逐渐增多,因此造成了老年人,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多。
10、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和社会危害
据国际糖尿病联盟(IDF)统计,在2000年全世界约有糖尿病人1.51亿,而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达2.85亿,按目前的增长速度,估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增加到近5亿人。值得注意的是,糖尿病患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增加的速度特别快,甚至远远超过发达国家,特别是那些经济和生活水平发生剧变的国家,还有富裕国家中的贫困民族,糖尿病的流行状况令人堪忧。
我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三个国家之一,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(CDS)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,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,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.7%,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.5%,相当于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糖状态者,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.7%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。
11、检测尿糖有何意义?
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,糖尿病患者在尿液中可查出葡萄糖。但尿糖在其他情况下也可出现阳性,从而引起假性糖尿病。另外,尿糖的测定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,因此目前已不将尿糖作为观察糖尿病控制的指标。但是,检查尿糖仍然是有临床意义的。在没有肾脏疾病的情况下,通常一个人的血糖越高,尿糖阳性程度也越高。经常检查尿糖,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是在升高、下降还是变化不大。与血糖相比,尿糖检测无创伤、无痛苦,既方便又价廉。在没有条件及时检查血糖的情况下,查尿糖也是一个提供治疗依据的有效监测措施。
12、为什么要进行血糖监测?
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,糖尿病患者在尿液中可查出葡萄糖。但尿糖在其他情况下也可出现阳性,从而引起假性糖尿病。另外,尿糖的测定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,因此目前已不将尿糖作为观察糖尿病控制的指标。但是,检查尿糖仍然是有临床意义的。在没有肾脏疾病的情况下,通常一个人的血糖越高,尿糖阳性程度也越高。经常检查尿糖,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是在升高、下降还是变化不大。与血糖相比,尿糖检测无创伤、无痛苦,既方便又价廉。在没有条件及时检查血糖的情况下,查尿糖也是一个提供治疗依据的有效监测措施。
12、为什么要进行血糖监测?
进行血糖监测有助于对糖尿病的诊断、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。
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,空腹血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最可靠的方法之一。一般对尿糖阳性或尿糖虽阴性但有高度怀疑的病人,均需做空腹血糖测定,以明确诊断。
一旦诊断为糖尿病,往往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,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药物的疗效、及时调整药物及治疗方案,以控制维持体内血糖水平,延缓并发症的发生。
另外,对患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及肥胖患者,通过定期血糖监测,可以做到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。
13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有何意义?
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,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~6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。
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,反映的是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。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最近2~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,因此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。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可以鉴别暂时的或者持续的血糖变化。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为<6%,而在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应为<7%。当糖化血红蛋白值超过7%时,说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,或一天中血糖有较大的波动。如果糖化血红蛋白>9%,说明患者持续性高血糖,有可能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、动脉硬化、白内障等并发症。
14、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?
由于糖尿病的早期不一定出现多饮、多食、多尿和消瘦的“三多一少”典型症状,而典型症状的出现,就有可能意味着病程长,病情较重了。尤其是2型糖尿病更是如此。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。中老年、肥胖者、高血压患者,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。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。另外,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。1.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;2.有异常分娩史,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、死胎、死产、早产、畸形儿或巨大儿等。3.女性下身瘙痒,按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;4.男性性功能障碍,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;6.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,冠心病,眼底病变等。